11岁男孩先天性右拇指缺失。作为手部功能的 “核心担当”,拇指的缺失不仅直接影响日常生活的便捷度和灵活性,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。近日,男孩在广州和平骨科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,食指摇身一变成拇指,成功解决了手部活动难题和外形异样,开启了全新生活。
			
				11岁男孩先天缺右拇指,生活不便
			
				小宇(化名)从出生起右手就没有拇指,不能自如抓取物品,扣扣子、系鞋带更是难以完成。拇指的缺失,给他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,也在他心里投下了自卑的影子。不久前,父母带小宇从湖北赶到广州治疗。
			
				
			
				据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四肢畸形专科主任周洋介绍,小宇的情况属于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,根据拇指解剖结构的异常程度和外观,拇指发育不良可分为5种类型,最严重的是V型——拇指完全缺失,而小宇就是这种。
			
				拇指被誉为“手指之王”,承担着手部近一半的功能。没有拇指,意味着失去对掌、对捏、抓握等关键动作。
			
				医生精细手术,食指“变身”拇指
			
				针对小宇的情况,周洋主任团队决定为他实施食指拇化的经典术式,联合虎口成形,使手部外观更加接近正常。
			
				食指拇化,并不是简单地“造一个外形”,而是让原本的食指“转型”成拇指——通过精密截骨、转位、固定,并重建肌肉附着与神经血管通路,让食指“变身”为功能健全的拇指。
			
				“这是一场显微外科与功能重建的‘综合工程’。”周洋说。术前,团队进行了精细的手术方案讨论,反复推演手术路径:从哪里切口、截多少骨、转位后血管是否通畅、神经如何对接……每一步都关系着孩子未来几十年的手部命运。
			
				
			
				手术台上,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将小宇的食指“搬”到了拇指的位置,缩短长度、调整角度、修复肌腱、重建虎口。4个小时后,一根外形近乎“完美”的拇指终于出现在小宇的右手上。
			
				“虽然还是4根手指,但有了‘拇指’,以后做事情会方便许多,外形也没那么突兀。”周洋说。
			
				拇指缺失影响大,重建要趁早
			
				术后,小宇的恢复比预期还要好。经过积极的康复锻炼后,他的“新拇指”不仅可以屈伸、对掌,还能完成精细对捏。
			
				
			
				周洋感慨地说:“拇指缺失会让孩子受到同龄儿童的嘲笑、排斥、孤立,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。我们修复的是不仅仅是手,更是他的自信心,希望能点亮他的未来。”
			
				周洋提醒家长:拇指抓握功能9个月开始发育,1-2岁开始发育对捏功能,3岁前手部功能基本定型。如果孩子有先天拇指发育不良,应尽早评估手术。“手术不仅是功能需求,也关乎孩子的心理成长。”
			
				小宇正在康复训练中逐渐适应他的“新拇指”。未来,他将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用右手写字、吃饭、打球,做一切他想做的事。
			
				文 | 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李梅  图 | 医院提供
				文章来源 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